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506381032
13608919610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单机设备

单机设备

日本史话:一战后日本科学怎么样发展?近代化学工业怎么样产生?

来源:乐鱼官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0-03 07:36:27

  科学家能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欧洲新发现,对于军事与学术相辅相成一起发展的日本来说,并没什么新意。日本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欧洲大战。1918年,日本物理学家寺田寅彦在随笔《战争与气象学》一文中写道:自从欧洲大战开始以来,所有科学都有了用武之地。

  实际上,正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动用了军用汽车、大炮坦克、军用飞机、飞艇、潜水艇、机关枪还有无烟火药、燃烧弹、毒瓦斯等武器的首场战争,所以它又被视为近代科技战的开端。一战中使用的科学技术,这也让日本深刻认识到当下已经不是骑马和拉板车的时代了。

  于是,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战争结束,接连不断地创建了各种科学研究机构。例如,1915年创建的海军技术本部,1918年创建的海军航空研究所、临时氮气研究所、大阪工业试验所和纤维工业试验所,1919年创建的陆军技术本部和陆军科学研究所,1920年创建的燃料研究所、海洋气象台和高层气象台,1922年创建的附属于东北大学的金属材料研究所,1923年创建的海军技术探讨研究所,1925年创建的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1926年创建的附属于京都大学的化学研究所。

  以上这些科研机构均属日本国立,但是于1917年成立的理化学研究所是在工部大学校的首届毕业生高峰让吉等人的提倡以及涩泽荣一的主张下,获得国家的积极支持和援助之后,才得以创立的,这是第一家半官半民的研究所。

  另外,1918年《大学令》颁布之后,在日本帝国大学以外创办官营和民营大学获得认可。一直以来在法律上被认定为专科学校的高等教育机构升级为学院。1920年在联络统筹、促进奖励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下,设立了学术研究会议 。自太平洋战争战败至日本学术会议设立,学术研究会议一直都是政府规划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行政核心。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领域都被排除在外。

  由此,日本迈出了由国家负责组织、规划发展科学技术研究和工学研究的第一步。日本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各种发明便是其带来的直接成果。例如,1917年东北帝国大学的本多光太郎研发的永久型磁钢,1925年东北帝国大学的八木秀次发明的名为八木天线的指向性超短波用天线年日本电气的丹羽保次郎发明的NE式照片电传装置等。

  当然,这一时期创建研究所的热潮和工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背后是日本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一直占据东亚市场的西欧各国纷纷出现经济衰退,日本的国内市场不仅没有被欧美资本洗劫;相反,日本的纤维制品和日用杂货大量出现在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甚至非洲东海岸各国。另外,蒸蒸日上的海运业和造船业都使日本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战后日本也因此从战前的债务国一举变身为债权国。总之,此时的日本在经济上是富余的。

  科学和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此期间出现的创建研究所的热潮也必然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高峰让吉在理化学研究所的创办宗旨中写道,为了可以在世界列强中立足并保持一等国的地位,需要全力发展工业,有必要让本邦物产行销世界,赚取全球的财富。可见理化学研究所的基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地位、促进贸易,也就是说政治和经济才是其关注点。

  另外,在1940年1月号《科学PEN》杂志上登载的《点描、理化学研究所》一文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化学研究所的创立将希望寄托在工业和国内其他产业的迅速崛起上,追求产业以及国防资源的自给自足,并对物理和化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和实际应用。产业与国防不相上下,并驾齐驱。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三次元战争。也就是说,随着飞机和潜艇的出现,不仅是地表,连天空和海洋也成了战场。日本馆野的高层气象台和神户的海洋气象台就是在其直接影响下设立的。1919年,日本陆军技术总部和陆军科学研究所成立时,军事局也设立了航空课,并开设了航空学校。1923年对《全国气象台站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在条例中增加了对航空气象进行观测调查和预报的业务。

  由此,日本气象学和海洋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此外,1921年,原本隶属于东大的航空研究所升级为附属航空研究所。此后,该研究所取得了任用陆海军军人和技术人员的权力,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日本首个军学合作的研究设施。

  另外,在1931年,成立了由东大航空研究所、中央气象台、陆军航空本部、海军航空本部和海军水路部等组成的航空气象调查委员会。当然,其目的是增强日本的空中作战能力,因为空战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们认识到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在这一认识下,军事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

  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日本通过欧美的军事实力认清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动力革命。之后又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军事上看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技术创新,即化学工业的新发展和内燃机的重要性。毒气以及飞机、潜艇和坦克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德国的化学工业。

  另外,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虽然实现了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同时也痛苦地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中断导致的资源短缺。经历此番疼痛洗礼的日本此后一直难以走出资源小国的阴影。

  1916年,这场欧洲的战争告诉我们今后要逐步抓紧制定规划,实现军事材料和工业物资的自给自足,被写入向政府提交的《关于设立理化学研究所的建议》中。因此,弗里茨·哈伯和博施的成功,以及在此成功基础上同为资源小国的德国却能在盟军的围困下经受住持久战考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日本人,也成为日后整个日本社会谈论的对象。

  那时,日本人认为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才是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由此也可窥见明治时期的日本人对西方化学的看法。科学技术应用于机械装置后,人们在不了解其原理和理论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纸掌握其中的结构。

  一般来说,即使第一次接触也能相应地理解和领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除了感叹

  蒸汽机、纺纱机等机器强大的负载力、快速和精准的运转力之外,很少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这就是日本的草根发明家能够改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日本人似乎认为化学反应非常神秘,因为其原理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据说,东京大学前身的大学南校雇用的外籍教员在讲坛上演示各种化学反应实验时,台下有学生对试管中不断呈现物质颜色的变化感慨道:让人不禁想到之前听说过的魔法,原来基督教传教士的法术就是这一个啊。

  化学工业所生产的商品,诸如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各种强酸,大都是其他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且当前需求日渐增长、销售日益扩大、经济上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而且其原料仅次于空气和阳光,极易获取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进入学术之锅,它就会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像日本这种多山多海的国家真可谓生产此等商品的绝佳之地啊。

  化学工业所生产的商品,诸如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各种强酸,大都是其他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且当前需求日渐增长、销售日益扩大、经济上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而且其原料仅次于空气和阳光,极易获取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进入学术之锅,它就会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像日本这种多山多海的国家真可谓生产此等商品的绝佳之地啊。

  即便无法断言化学能轻松实现无中生有,但可以用空气和阳光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生产出有用的物质,在这一点上,当时的人们似乎是将化学视为接近魔法的法术,而且这种理解也被哈伯和博施成功证实。

  再加上传统的化学工业,如染色业、陶瓷器业、造酒业、制糖业和造纸业等都停留在小规模家庭手工业的水平,所以正如久米邦武的《实记》所言,日本人虽然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并主动利用过化学的一小部分,但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因为那时压根就没什么东西能可以称为科学技术。

  另外,生产火柴、肥皂等日用品的制造业也属于明治时期诞生的民间化学工业,但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当时,民营化学工业的主体业务是生产化肥,在通过将其销往日本农村和中国大陆的过程中获得快速的提升,迅速壮大。诞生于明治中期的电石工业基本上也是出于为化肥生产服务而出现的。

  总之,除了火柴和肥料,当时日本所需的许多化工制品都依赖进口。因此,由于大战的爆发,来自德国的进口被切断之后,日本陷入合成染料和药品严重短缺的危机。这迫使日本人强烈意识到发展化学工业的必要性。

  1915年,政府颁布了《染料、医药品制造奖励法》。对于新建工厂生产苯胺染料等合成染料和火药原料的公司,因经营而出现的全部损失,国家给予长达10年的补偿保证,并且在此基础上,保证按照实际所收资本支付年利8%的分红。第二年,在政府的斡旋下,日本染料制造株式会社作为国策民营 公司正式成立。

  当然,其成立的根本目的是为军方服务。正如研究化学史的学者田中实在论文《关于战争和化学的片段》中所指出的,对染料工业进行的战时重组使得德军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毒气战,这一点,众人皆知。日本军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看到了染料工业中隐藏的军事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人类最初的科技战。原因有两点:第一,当时最先进的高端科学技术被全面运用于战争;第二,科学家在战争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就第二点来说,原本就将科学和技术视为不同个体的欧美,到那时为止依旧认为学者是只会埋头于远离现实的虚构事物,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丝毫派不上用场。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欧美对科学家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德国,无论是发明了合成氨的弗里茨·哈伯 ,还是发现了核裂变的奥托·哈恩,这些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超一流化学家都参与了毒气的研制。另外,英国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和欧内斯特·卢瑟福这样的超一流物理学家也参与了无线通信和潜水艇侦察的军事研究。这些研究全都证实并展现了科学家们的能力。

  事实远不止于此。早在第一次世界战争前夕,西欧各国的自然科学家们就已经普遍开展科学国际合作了。在国外的大学学习,在外国教授的指导下取得学位,与外国科学家共同进行研究都是理所当然的事,科学家们甚至还时常召开国际会议。这些科学家作为科学家共和国的一员投身科学研究。

  但是,除了爱因斯坦等极少数人之外,这些科学家在战争爆发之后,纷纷变身爱国者,率先在各自的祖国为战争做着贡献。基于这样的事实,西欧各国发现了科学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由此,国家科学动员,即举国动员鼓励科学家从事科学技术探讨研究的政策便登场了。

  总之,日本近代化学工业始于军方的火药、炸药自给自足政策。一方面,日本陆军分别于1867年和1882年在板桥和岩鼻创办了火药制造所,海军也于1885年在目黑创办了火药兵工厂。这些旨在直接发展军工生产的工厂并未被寄予发展产业的希望。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1871年发布了《新货币条例》,规定新货币采用一美元等于一日元的金本位制。于是,出于引进造币技术的需要,日本在大阪开设造币局,并新建了硫酸、碳酸钠、煤气和焦炭的制造工厂,并在1885年将其转让给民间。事实上,这才是日本近代化学工厂的起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乐鱼官网客户端app下载入口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联系人:张龙旭 手机:13608919610 电话:0537-4223096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